滬劇作品。作者宗華、文牧、幸之。1952年,由上海市人民滬劇團演出。劇本於1952年發表,收入《戲曲選》第2卷(1959)與《中國地方戲曲集成·上海市卷》(1959)。

  劇本取材於趙樹理的短篇小說《登記》。描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張傢莊青年李小晚和張艾艾相戀,互贈羅漢錢和小方戒為愛情表記。他們的戀愛遭到有封建思想的村長和其他一些人的反對。艾艾的母親小飛娥發現女兒所藏羅漢錢,回憶起自己20年前與保安相愛,被父母強迫嫁給給張木匠的辛酸往事;她為瞭避免女兒遭到輿論的指責,在媒婆五嬸的撮合下,與張木匠同去東王莊王老太傢相親。不料聽到五嬸與王老太在背後議論自己和艾艾的冷言惡語,小飛蛾憤而回傢。又經艾艾女友燕燕勸說,小飛蛾乃與張木匠商定,將艾艾許配小晚。這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佈,小晚和艾艾終於圓滿結合。全劇通過小飛蛾母女的不同遭遇,對比瞭新舊社會的婚姻制度;並且以老一輩婦女精神上的解放與新一代婦女的幸福婚姻,熱情歌頌瞭新社會。劇作還通過發生在婚姻問題上的沖突,揭示瞭人們頭腦中殘留的封建意識。劇本很好地塑造瞭小飛蛾的形象,發揮滬劇重唱的特點,在《回憶》、《相親》、《燕燕說媒》等場中,生動、細致地描寫瞭小飛蛾的內心痛苦和她的思想變化。對張木匠、五嬸、艾艾、燕燕等人物的刻畫也比較生動。

《羅漢錢》劇照(丁是娥飾小飛蛾,筱愛琴飾艾艾)

  滬劇《羅漢錢》參加1952年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獲劇本獎;飾演小飛蛾、五嬸的丁是娥、石筱英獲演員一等獎,飾演張木匠、艾艾的解洪元、筱愛琴獲演員二等獎。1956年,《羅漢錢》攝制成戲曲藝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