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調作品。作者牛秀、鄧幾平、黃勇剎、曾昭文。1959年,由柳州市彩調劇團演出。故事取材於壯族民間傳說。描寫古代壯傢民間歌手劉三姐,隨胞兄劉二乘舟投親,路遇財主莫懷仁的管傢欺壓鄉民,三姐唱山歌驅走管傢,救出漁民小牛之妹。莫懷仁欲娶三姐為妾,遣媒說親;三姐以莫府對歌得勝方能成婚為答復。莫懷仁重金聘請陶、李、羅三秀才與三姐對歌,遭慘敗,竟勾結官府禁歌;三姐佈歌陣抗禁,最後奮身墜巖,騎魚升天。劉三姐或劉三妹的故事在廣西、廣東的漢、壯、傜等族群眾中廣為流傳。到處飄泊泊、四鄉傳歌的劉三姐,因善用山歌贊美自然、歌頌勞動和反抗壓迫,深受人民愛戴,被譽為歌仙。彩調劇本中的劉三姐形象比較鮮明,刻畫瞭這個民間歌手的反抗性格和鬥爭智慧。全劇以山歌貫串始終,在“盤歌”、“對歌”、“禁歌”、“傳歌”等主要情節中,再現瞭古代壯族人民以“樂歌相語”的生活習俗,形成瞭獨特的藝術風格。196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舉行《劉三姐》專戲會演。大會以柳州彩調劇本為基礎,吸收各劇種演出本的優點,改編為8場民間歌舞劇《劉三姐》。1978年,《劉三姐》攝制成彩色藝術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