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曲種。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源於瑤族人民在節日飲宴時的一種說唱“土別”。“土別”即在酒筵上向對方勸酒時即興編演的笑話和故事,演唱時有人敲打銅鼓助興和幫腔,演唱者又說又唱又舞。70年代後期發展成有小樂隊伴奏的鈴鼓。鈴鼓是唱白相間的說唱藝術形式,唱段多安排在開頭、中間高潮與結尾處,講述故事多用話白。它的唱詞由於唱“土別”是隨口編唱的,唱詞韻律比較自由,一般是四句為一首,一、二、四句押尾韻,每句有五言及七言九言十言不等。聲腔則綜合採用瑤族民歌,,主要伴奏樂器為銅鼓和帶鈴的鼓棒,配以二胡、三弦、琵琶等弦樂器。新編曲目有《智斬欒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