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劇演員,工旦。字景春,廣西桂林人。幼年傢貧,14歲在桂林卡斌小社學戲,曾從師蔣晴川、蔣靜川、德全、曾老三學小生、旦、生和花臉。能戲甚多,尤擅刀馬、閨門、風月旦,也演青衣、花旦、背褡子戲(主要扮演丫環),如《斬三妖》、《繡樓贈塔》、《老虎吃媒》、《打雁回窯》、《揀柴跌澗》、《法場祭奠》等。因旦行腳色無所不能,且造詣精深,講究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內心刻畫,故有“壓旦”(即壓倒一切旦腳)之譽。他從事桂劇工作75年,參加和組織過小卡斌班、人和班、桂林春班、芙蓉詞館、、景福園、和園、福增園、鳳儀園及40年代初的桂劇訓練班等班社和科班,藝徒眾多。他的弟子顏錦艷(藝名鳳凰鳴),人稱旦行戲狀元,為20年代桂劇四大名旦之首。林秀甫於1902年與桂劇著名演員何元寶創建桂劇歷史上第一座劇場──桂林景福園戲院,並仿照上海其他劇種,對桂劇的服裝、化妝進行瞭改革,使桂劇的劇場和舞臺藝術面目一新。1952年隨中南戲曲代表團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頒發的獎狀。1956年全省挖掘桂劇傳統劇目時,他回憶、記錄出已經失傳的唐景崧《秀棋亭雜劇》40種中的18出,為保存桂劇獨有劇目作出瞭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