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雜劇作傢。東平(今屬山東省)人,一作保定(今屬河北省)人,或雲西平(今屬河南省)人。生卒年不詳。所作雜劇3種,現存《沙門島張生煮海》1種。

  《張生煮海》寫潮州儒生張羽寓居石佛寺,清夜撫琴,東海龍王三女瓊蓮聞聲而來,與張羽產生愛情,約定中秋節相會。至期,瓊蓮因受龍王阻隔不能赴約。張羽遇一仙姑,贈以銀鍋等三件寶物,便在沙門島用銀鍋煮海水,大海沸騰。龍王不得已,招張羽至龍宮,與瓊蓮成婚。金院本中有《張生煮海》,已佚,雜劇張張生煮海的故事當是由院本發展而來。這個美麗的神話,表現瞭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幻想,也顯示瞭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勢力的鬥爭精神。第4折瓊蓮的唱詞:“願普天下曠夫怨女,便休教間阻;至誠的,一個個皆如所欲。”點明瞭全劇的主題。清初,李漁吸取《張生煮海》及尚仲賢《柳毅傳書》情節寫成傳奇《蜃中樓》。現存《柳枝集》本《張生煮海》正旦(扮瓊蓮)主唱;《元曲選》本卻由正末(扮張生)與正旦在各折中分別主唱,突破瞭元雜劇一人主唱的體制。

明博古堂刻本《元曲選·張生煮海》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