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詩人。亞歷山大裏亞派詩歌的代表,出生於非洲北部的庫勒涅城,曾赴雅典求學。早年在亞歷山大城郊的埃琉息斯任教師,後應托勒密二世邀請主持古代著名的亞歷山大城圖書館,成為托勒密傢族的宮廷詩人。

  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傢,哀歌體的《起源》(共4 卷,已佚)是他最著名的作品。這部詩集由若幹首哀歌組成,各篇之間看不出明顯聯繫,內容是解釋各種節慶、習俗和名稱的起源,第3卷中對阿孔提奧斯和庫狄帕兩人的愛情有出色的描寫。敘事詩《赫卡勒》》塑造瞭一個單純而貧窮的老婦人赫卡勒的感人形象,借忒修斯在她傢避雨的故事,說明雅典同名村社名稱的由來。留存的6首頌歌分別獻給宙斯、阿波羅、阿爾忒彌斯、得墨忒爾等希臘神祗,帶有戲謔的性質,因為對他來說神話隻是搜集知識和巧妙戲謔的對象,已經失去瞭任何宗教意義。《抑揚格詩集》的一個片斷敘述瞭希臘哲學傢泰勒斯讓出寶杯的故事及月桂與油橄欖爭論的寓言。《銘辭集》收銘辭63首,從中可得知作者生平的一些情況。此外,他還編輯瞭120卷的獨特的辭書《文化界名人及其作品概覽》。古人統計他的作品總數達800種,但19世紀末以前隻有《頌歌》和《銘辭集》流傳,後來又發現瞭800多個片斷。

  卡利馬科斯把自己的文學綱領歸納為3條:形式短小,反對俗套,細節精心雕琢。他提倡短詩,反對復興古代的英雄史詩,為此曾與阿波羅尼奧斯發生爭論。他在創作中堅持瞭自己提出的原則。他的作品主要滿足有教養的希臘上流社會的需要,著重表現現實生活場景和愛情題材,內容淵博,但文辭造作,喜用古老、生僻的詞句。他所創立和代表的流派在以後的古希臘文學中一直居重要地位,並對羅馬詩人卡圖盧斯、普羅佩提烏斯、奧維德等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