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揚琴演員。藝名德娃子,成都人。李德才出身於貧苦藝人傢庭。父李炳福雙目失明,為照顧父親,唯讀一年私塾,即輟學隨父學唱。7歲開始演唱。變聲期間,因生活所迫,仍天天賣唱,以致倒嗓輟演,隻好到郫縣教玩友維持生活。他教唱揚琴,不僅迫使他鑽研唱打各方面的藝術,還要陪玩友配唱旦腳。為瞭練出仄音嗓子,他向川戲玩友廖吹吹請教,學習喊嗓、發聲、用氣等方法,從此,無論嚴寒酷暑,每天堅持鍛煉,在3年教唱過程中,不僅揚琴藝術大為精進,仄音嗓子也鍛煉得運用自如,且極富韻味。18歲歲回到成都,與當時著名生腳郭敬之、生腳兼老旦廖學正等同臺演唱揚琴,無論自打自唱,還是接腔、捧腔,都深為內外行嘆服。由於他藝術超群,一破揚琴出場舊例,開創瞭旦腳打揚琴坐上手的先例。不久,即與前輩揚琴大師李連生等齊名。他的揚琴藝術自成體系,世稱“德派”。20世紀30年代,曾被邀去上海灌制唱片,與竹琴名傢賈樹三、相書名傢曾炳昆並譽為“蓉城三絕”。

  李德才在以聲、腔、情、韻和揚琴的急、徐、強、弱來刻畫人物、表達感情、渲染氣氛等方面的造詣很深。他以很少唱腔的數句子,把《碧蓮教子》中盼子成龍的慈母心情,唱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唱《活捉三郎》時,通過聲腔和揚琴伴奏,使聽眾如臨其境,收到“坐地傳情”的藝術效果。他在繼承前輩藝術的基礎上,善於吸收其他藝術技巧,大膽革新創造。傳統節目《孫夫人祭江》、《祭塔》、《碧蓮教子》、《香蓮闖宮》、《殺惜》、《活捉三郎》等都是他的表演代表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還演唱《白毛女》、《李二嫂改嫁》等新曲目。他演唱的《祭江》、《祭塔》、《貴妃醉酒》等曾灌錄唱片行世。在70年的舞臺生涯中,李德才不僅對四川揚琴藝術有所創建,還為揚琴藝術培養瞭不少優秀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