Х.波特夫

  保加利亞詩人。生於卡洛費爾城。父親是知名的啟蒙學者和教師。波特夫15歲到俄國奧德薩求學,受到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1867年春回到故鄉,因從事革命活動觸怒土耳其當局,再次去俄國求學。途經羅馬尼亞時,加入保加利亞革命命流亡者的行列。波特夫是保加利亞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他先後創辦《保加利亞流亡者論壇》報、《旗幟》報、《鬧鐘》報,宣傳民族解放思想,產生過較大的影響。1869年瓦西爾·列夫斯基等人在佈加勒斯特組成保加利亞中央革命委員會,他被選為中央委員。1876年保加利亞爆發有名的反土耳其“四月起義”,他帶隊回國支援,遭到土耳其軍隊的伏擊而犧牲。他的詩反映瞭祖國的災難和人民被奴役的命運,歌頌瞭人民的反抗精神,如《海杜特》(1871)、《私奔》(1871)等。《海杜特》是一首未完成的敘事體長詩,它通過貧苦農民子繼父志、爭當海杜特(即遊擊隊)的描寫,反映瞭他們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精神。敘事詩《私奔》寫年輕姑娘斯托揚娜沖破阻撓與海杜特戰士多伊欽結婚,表現瞭海杜特與人民群眾血肉相聯的關系。《離別》(1868)一詩寫詩人準備從羅馬尼亞回國參加起義前夕與母親訣別,勸慰母親不要悲傷,勉勵弟弟牢記復仇,表現瞭起義者義無返顧的英雄氣概。《哈吉·迪米特爾》寫革命領導人哈吉·迪米特爾的英勇犧牲,以浪漫主義手法描寫日月星辰、飛禽走獸、萬物精靈對英雄的悼念與崇敬,全詩充滿悲壯的氣氛。《瓦西爾·列夫斯基的絞刑》(1876)也是一首悲壯的挽歌,表現瞭國傢和民族對於英雄遇害的哀痛。

  波特夫的雜文和政論尖銳地針砭時弊。《政治的冬天》(1875)漫畫式地勾勒瞭俾斯麥和推行泛斯拉夫主義的沙俄外交大臣戈爾恰科夫的狡詐形象。在《天外來信》(1874)中,揭露瞭保加利亞商人在國外的叛賣勾當。隨筆《這是你們的下場》(1873)刻畫瞭大財主的典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