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小說傢。7世紀人。他的作品傳世的有兩部,都已殘缺。一部是《戒日王傳》,隻有8章;一部是《迦丹波利》,不分章,隻寫瞭一半,後半部由他的兒子用同樣文體續成。兩部書的文體類似,都講究詞藻,堆砌典故和譬喻,有如中國的賦和駢文體裁,並不是一般散文,在印度被稱為無韻律的詩。《迦丹波利》歷來被認為是這類文體中的最高峰。它堆砌排比,辭藻華麗,音律鏗鏘,有的地方行文也還自然,描寫細緻,情調纏綿。《迦丹波利》是一部講“三世姻緣”的傳奇,情節複雜、荒唐,故事的發展採取穿穿插敷陳情節的方法。如果沒有他兒子的續作,隻讀前篇,必然目迷五色,如入五裡霧中。這是這類作品的通病。《戒日王傳》並沒有寫戒日王多少事跡,實際上隻寫瞭一個開頭;但作者卻在其中自述傢世和經歷,這在古代印度著作中是極其罕見的。書中敘述他和戒日王的會見和分別,以及他的浪遊和居傢生活,反映瞭當時印度社會的一個側面。戒日王正是中國玄奘到印度時統治北方大帝國的名王。波那的文學作品和玄奘的史地紀述從不同角度反映瞭7世紀印度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