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評劇作傢,評劇演員。字捷三(一稱潔三),藝名東來順,河北省灤縣人。出生於貧農傢庭。18歲學唱蓮花落,22歲成為職業蓮花落藝人。1909年,成兆才與月明珠、餘鈺波、姚及盛等在唐山組成慶春班(後改稱警世戲社),借鑒河北梆子、京劇的唱腔、伴奏、表演程式和腳色行當,對蓮花落進行全面改革,創造瞭平腔梆子戲(即蹦蹦戲、唐山落子),為後來的評劇藝術奠定瞭基礎。

成兆才《花為媒》手稿

  1908年以前,成兆才為彩扮蓮花落編寫過《拾萬金》、《勸愛保》、《安安送米》、《打狗勸夫》等劇本。1909年以後近20年間,他做為慶春班的編輯員,又整理、改編、創作瞭近百出評劇劇本。其中,根據《今古奇觀》、《聊齋志異》改編瞭《占花魁》、《杜十娘》、《珍珠衫》、《花為媒》、《王少安趕船》、《夜審周子琴》、《因果美報》等;根據蓮花落原有節目、民間唱本、影卷改編瞭《馬寡婦開店》、《高成借嫂》、《王二姐思夫》、《小老媽開嗙》、《劉翠屏哭井》、《王定保借當》、《六月雪》、《井臺會》、《張彥趕船》等;根據時事新聞編寫瞭《楊三姐告狀》、《槍斃駝龍》、《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槍斃閻瑞生》等。

  成兆才的生活經歷對他的劇本創作有很大的影響。杜十娘的剛烈,楊三姐的倔強,都具有下層婦女的氣質。《花為媒》、《王少安趕船》描寫的男女愛情,也是直截瞭當、明朗痛快。成兆才還在劇作中反映瞭故鄉冀東的生活風貌和各色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他的劇作不僅為評劇文學奠定瞭基礎,也對評劇風格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成兆才劇作的思想傾向比較復雜,他的代表作《花為媒》、《楊三姐告狀》反映瞭一定的民主思想。前者寫王俊卿與李月娥、張五可的戀愛故事,宣傳婚姻自主、婦女放腳;後者根據1918年灤縣發生的一宗案件,揭露瞭地主高占英迫害楊二姐致死,幫審牛誠貪贓枉法等社會黑暗,歌頌瞭楊三姐一再上告,終為楊二姐雪冤的鬥爭精神。但由於受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不同思潮的影響,成兆才的劇作也流露出市民階層庸俗、落後的思想和趣味,宣揚瞭封建道德和封建迷信。

新鳳霞在《花為媒》中飾張五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兆才的劇作得到整理、加工,並且出版瞭《成兆才評劇劇本選集》(1957)。《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還攝制成戲曲藝術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