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雜劇作品。全名《包待制陳州糶米》。存《元曲選》本,不題撰人姓名。清曹楝亭本《錄鬼簿》在陸登善(一作陳登善)條下有《開倉糴米》,或以為即此劇,但無確據。劇作寫陳州大旱三年,朝廷派劉得中、楊金吾前往救災。劉、楊二人借機大肆搜刮,並用敕賜紫金錘打死災民張亶古。張子小亶古上告開封府,府尹包拯微服私訪,查明真相,為受難者雪冤。此劇雖取材於宋代包拯的傳說故事,但再現瞭元代貧苦百姓在天災人禍交迫下的遭遇。《陳州糶米》著力刻畫包拯剛直不阿、嫉惡如仇的性格特徵,也細緻地地寫出他在奸邪當道時復雜的內心矛盾。他歷盡宦海沉浮,想要急流勇退,產生過辭官歸隱的念頭。但當他看到現實生活中權豪勢要還在橫行不法,又堅決要與百姓分憂。包拯不是簡單地作為鐵面無私的伸冤者出現,而是一個有鮮明個性的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劇作還描繪瞭包拯的幽默風趣和平易近人的品格。喬裝私訪一段洋溢著民間喜劇色彩。最後計斬楊金吾,讓小亶古錘打小衙內,為張亶古報仇,表現瞭包拯的智慧,也寄托著人民的理想。劇作第1折以正末扮張亶古,在寫他同劉、楊等權豪勢要沖突時,歌頌瞭他的鬥爭勇氣和寧死不屈的頑強精神。“他若是將咱刁蹬,休道我不敢掀騰。柔軟莫過溪澗水,到瞭不平地上也高聲。”喊出瞭被壓迫人民的心聲。《陳州糶米》是元代包公戲的代表作。全劇人物刻畫生動細膩,結構排場嚴謹精巧,劇情發展富於波瀾,曲白相生,錯落有致。

《陳州糶米》插圖 ──選自明萬歷博古堂刻本《元曲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