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以美國為中心的美術流派。最少派藝術源於抽象表現主義,屬於抽象表現主義的直接後裔。

  最少派藝術傢力圖將造型語言精練化、純粹化,將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中依然存在的圖式、形象或空間按M.杜桑“減少、減少、再減少”的原則進行處理,畫面減少到最基本的幾何形,色彩精純到最起碼的原色,空間壓縮到最低限的二維形式。經過這樣極端化後的畫面,提供人們的隻是純粹的視覺刺激和心理震盪,因此又被稱作A、B、C藝術。

  “最少派藝術”一詞最早出現於1929年,由僑居德國的俄國畫傢D.D佈爾柳克為J.格雷厄姆的個人畫展目錄寫的文字說明中提出,他指出:“最少意即最簡捷的操作;……最少繪畫即是繪畫本身。”後來這一名詞相繼在美術評論文章和展覽會上出現,英國批評傢E.露西–史密斯《最少藝術》一文中提出瞭最少藝術的兩個含義:①藝術作品的初級形式(單色畫)。②藝術傢有意追求的簡單形式。但真正使用mininalism專指美術流派是在50年代中期,主要指美國的最少派。最少派藝術的先驅者通常認為是抽象表現主義的成員,如Y.克萊因、B.紐曼;重要的畫傢有M.路易斯、B.弗蘭肯塞勒、J.揚格曼;雕塑傢有T.史密斯、R.莫裡斯、D.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