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室外風力造成的風壓和室內外空氣溫度差造成的熱壓,促使空氣流動,使得建築室內外空氣交換。自然通風可以保證建築室內獲得新鮮空氣,帶走多餘的熱量,又不需要消耗動力,節省能源,節省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因而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通風方法。但自然通風與室外氣象條件密切相關,難以人為控制。

  利用風壓做驅動力的稱風壓通風,利用熱壓做驅動力的稱熱壓通風。室外自然風吹向建築物時,在建築物的迎迎風面形成正壓區,背風面形成負壓區,利用兩者之間的壓差進行室內通風,就是風壓通風。而熱壓通風則是因為室內外溫度差引起空氣的密度差而產生的空氣流動。當室內空氣溫度高於室外時,使室外空氣由建築物的下部進入室內,而從建築物的上部排到室外;而當室外溫度高於室內時,則氣流流向相反。多數情況下風壓和熱壓是同時起作用的,這時主流空氣的流向依兩種驅動力的作用方向和強弱對比來確定。

  不同建築設計形成的自然通風形式有:①貫流式通風。俗稱穿堂風。通常是指建築物迎風一側和背風一側均有開口,且開口之間有順暢的空氣通路,從而使自然風能夠直接穿過整個建築。如果進出口間有阻隔或空氣通路曲折,通風效果就會變差。這是一種主要依靠風壓進行的通風。②單面通風。當自然風的入口和出口在建築物的同一個外表面上,這種通風方式被稱為單面通風。單面通風靠室外空氣湍流脈動形成的風壓和室內外空氣溫差的熱壓進行室內外空氣的交換。在風口處設置適當的導流裝置,可提高通風效果。③風井或者中庭通風。主要利用熱壓進行自然通風的一種方法,通過風井或者中庭中熱空氣上升的煙囪效應作為驅動力,把室內熱空氣通過風井和中庭頂部的排氣口排向室外。在實際設計中,往往采用一些利用太陽能熱作用的措施來增強熱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