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份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簡稱民進。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

  民進的成立,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馬敘倫所聯繫的上海文化界人士,另一部分是王紹鏊所聯繫的上海工商界人士。

  經由謝仁冰的牽線,這兩部分分人聯合在一起,決定成立一個統一的組織,這個組織是以促進民主政治的實現為宗旨,就取名為“中國民主促進會”,於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

  民進成立後,發表瞭《對於時局的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瞭立即結束一黨專政,還政於民,立即停止內戰,保障人民自由權利等政治主張。為瞭擴大和平民主力量,民進聯絡和團結瞭上海68個主要群眾團體組織,組成瞭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1946年6月23日,民進參與發起並組織瞭在上海北火車站舉行的、有10萬群眾參加的反內戰大會,民進領導人馬敘倫、雷潔瓊等參加瞭赴南京請願的和平代表團,在震驚全國的“ 南京下關事件 ”中遭到軍政當局組織指使的暴徒的毆打而受傷。“南京下關事件”教育瞭廣大人民群眾,推動瞭國民黨統治區愛國民主運動的新高潮。

  民進堅決擁護和響應中國共產黨在1948年5月1日發出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主要領導人先後由上海及香港轉入解放區,參加瞭新政協的各項籌備工作。1949年9月,派代表出席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定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瞭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民進以《共同綱領》、全國政協章程的總綱為綱領,制定瞭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線,以憲法為準則開展各項工作。民進領導人和一些會員擔任瞭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的重要職務。民進各級組織帶領全體會員積極參加國傢政治生活,在恢復國民經濟、鞏固人民政權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繼續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並發揮瞭應有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民進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堅持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積極為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獻計出力;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為《教師法》、《職業技術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的制定和實施提出建議;提倡尊師重教,維護人民教師的合法權益,協助中國共產黨和政府貫徹落實知識分子的政策;面向社會開辟為四個現代化服務的新領域,在講學辦學、科技咨詢服務、智力扶貧、海外聯誼等方面做瞭大量工作,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瞭新的貢獻。民進中央主辦的《民主》雜志開明出版社和開明文教音像出版社,在推動思想建設和繁榮出版事業中發揮瞭積極作用。

  1997年11月,民進舉行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全會形成瞭“以政治交接為主線,以參政議政和自身建設為重點,把民進建設成適應21世紀的高素質參政黨”的基本工作思路。在實踐中切實加強思想建設、領導班子建設、組織建設、機關建設、制度建設,努力提高整體素質和參政議政水平,為充分發揮參政黨作用打下瞭良好的基礎。在繼續關註教育文化出版領域改革和發展的同時,就科技、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西部大開發和“三農”等重大課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發動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采取多種形式參與西部大開發。

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視察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吐爾尕特口岸時看望海關人員(2004–07–14)

  2002年12月,民進舉行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的新會章規定:“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本會的政治綱領是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傢而奮鬥。”

  2007年12月民進舉行瞭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瞭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到2007年,民進有市縣級組織313個,基層組織5 548個,會員10.8萬餘人,平均年齡為50.7歲。

  民進會員中,教育界占67.8%,文化藝術界占6%,新聞出版界占2.1%,其餘為科技界、醫衛界、經濟界、法律界等。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有58人,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有77人;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司法機關擔任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有640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歷屆主席有馬敘倫、周建人葉聖陶雷潔瓊、許嘉璐。名譽主席有謝冰心、趙樸初、雷潔瓊。2007年12月嚴雋琪當選十屆中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