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三大城市。位於伊利諾州東北部,密歇根湖西南端,芝加哥河河口。市區面積588.2平方千米,人口289.60萬(2000)。芝加哥–加裡–基諾沙大都市區由伊利諾州6縣、印第安那州2縣和威斯康辛州1縣組成,包括周圍許多城鎮,面積12 061.6平方千米,人口915.75萬(2000)。

  城市沿湖濱平原向西、北、南展開,地勢平坦。芝加哥河、芝加哥運河和卡柳梅特河分別流經城區中北部、中南部和南部。氣候溫和濕潤,1月平均氣氣溫−6.1℃,7月22.9℃,平均年降水量910毫米。常年盛吹來自密歇根湖的東北風,有“風城”之稱。

  1673年兩名法國探險傢到此。這片湖濱荒灘直到18世紀末才出現定居點。1803年在河口附近建迪爾伯恩堡,以後在四周陸續建立定居點。1825年伊利運河通航,將大西洋沿岸各州與大湖區連接,人口漸增。1837年設市。19世紀中葉起,溝通大湖區與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伊利諾伊–密歇根運河建成,橫貫大陸的中太平洋鐵路等也相繼通達,促進城市工商業發展,人口激增。1871年10月發生大火災,城市1/3被毀。後重建。20世紀初,中西部已是美國最大的谷物和肉、乳產區,大量農牧產品通過芝加哥轉運或加工;五大湖地區豐富的煤、鐵資源和其他有色金屬的開發,為城市工業發展提供瞭有利條件。芝加哥迅速躍升為中西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和交通、工業中心,商業和金融業也日趨繁榮。芝加哥在國際工人運動中有著光榮的歷史,是五一國際勞動節(1886)和三八國際婦女節(1909)的發源地。

  美國重要經濟中心。工業部門構成多樣齊全,包括肉類加工、面粉、罐頭食品等傳統的農牧產品加工工業部門,農業機械、汽車、飛機發動機、鋼鐵、化工、煉油、石化等重化工業部門,以及電器、電子設備、金屬制品、印刷等。許多工業產品在全國居領先地位,故有“工業之母”的稱譽。美國500傢最大工業公司中,有40餘傢的總部設在芝加哥。城市經濟的主體是第三產業,商貿、金融業繁盛。市內有世界最大的谷物、牲畜交易市場,零售批發、期貨貿易居美國前列。重要的金融機構有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聯邦第七儲備區銀行、中西部證券交易所以及許多大保險公司。美國重要會議中心和展覽中心,1893年和1933~1934年兩次世博會在此舉行,現每年舉行近千次各種大型國際、國內會議和貿易展覽會、博覽會等。市內旅館林立,擁有良好的會議設施,城南的麥科米克廣場是世界最大的會展場所。旅遊業發達。

圖1 高樓林立的芝加哥城

  美國最大的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數十條鐵路、公路幹線向各地輻射。重要內陸湖港和河港,通過五大湖區、聖勞倫斯河航道通連大西洋,年貨物吞吐量約2 400萬噸(2000)。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總部所在地。市內有3個機場,其中城西北的奧黑爾國際機場年客運量達6 740多萬人次(2000),居全國第二位。市內有地鐵和高架鐵路。

圖2 芝加哥千禧公園

  美國主要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大都市區內有95所高等院校,以核物理學著稱的芝加哥大學(1891)最負盛名,其他名校還有西北大學(1851)、伊利諾伊理工學院(1890)、羅斯福大學(1945)、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1965)等。印刷出版業僅次於紐約,側重出版教材、百科全書以及專業和貿易書籍,名聞全球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便出自芝加哥。各類博物館多達50傢,芝加哥藝術館、科學和工業博物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等均可躋身於世界大博物館之列。芝加哥圖書館是美國藏書最多的市級圖書館之一。還有著名的謝德水族館阿德勒天文館等。

  以密歇根湖以西芝加哥河與芝加哥運河交匯處附近的鬧市區即盧普區為中心,全市分為北、西、南三大片。北片主要是高級住宅區。占市區人口40%的黑人多居住在西片和南片,這裡也是工廠企業、大型批發市場、鐵路貨場等的主要分佈區,其中南部卡柳梅特河沿岸為主要工業區。盧普區四周環繞高架鐵路,市街呈方格網狀佈局,為繁華商業區。這裡尤以風格各異的現代化高層建築群著稱於世,如美國最高建築110層、443米的西爾斯大廈,100層、343.5米的約翰·漢考克大廈,83層、346米的阿莫科大廈(原名標準石油大廈),以及水塔廣場大廈瑪麗娜大廈等。這些摩天大樓集商業貿易、行政辦公、文化娛樂、住宅旅館於一體,構成市中心獨特的風貌。市內公園綠地眾多,密歇根湖濱的“綠帶”的林肯公園格蘭特公園傑克遜公園伯納姆公園等,是市民主要休憩場所,並有許多文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