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作傢。字翼廷,號蓮村,又號晦齋寄雲山人。江蘇無錫人。少肄業江陰暨陽書院。曾集資設義塾,供貧傢子就讀。五應鄉試不第。因震撼於太平天國起義,放棄舉業,全力在民間進行封建道德說教,編寫皮黃(西皮、二黃兩種腔調的合稱)俗劇,以期百姓“化暴為良”。鹹豐八年(1858)以宣講功保舉訓導,加光祿寺署正銜。同治五年(1866)充廣方言館監督。六年赴上海,設普育育堂。十三年病卒。餘治是第一個大量創作皮黃劇本的文人劇作傢,著有劇本34種,現存28種,總題《庶幾堂今樂》。所作劇本觀念正統、陳腐,說教氣味濃,多旨在維護封建秩序,勸人積德行善,如《英雄譜》《綠林鐸》等鼓吹鎮壓、瓦解農民起義,《嶽侯訓子》《海烈婦》等宣揚三綱五常。但部分劇目,如《後勸農》寫縣官下鄉查訪民俗,獎勤罰懶,《育怪圖》反對溺殺女嬰,《推磨記》反對虐待童養媳,有可取之處。《朱砂痣》一劇,因劇情較曲折,曾由漢劇、徽劇、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上演。餘治首開文人作俗劇之先例,重視通俗戲曲移風易俗、潛移默化的藝術感染力,大力提倡編演通俗戲曲,並組織貧傢子弟,成立童伶戲班,到各處演出,對於近代皮黃戲的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其他作品有《尊小學齋詩文集》6卷、《得一錄》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