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糧穀、薯類、水果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製成的酒精度在18%~60%(體積分數)的飲料酒。屬烈性酒。與發酵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一道蒸餾工序,關鍵設備是蒸餾器。

  起源與歷史 蒸餾技術起源於古代煉丹術(東方)和香料提取技術(印度和中東)。國際上大多數學者傾向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研製蒸餾器的國傢,而蒸餾酒的起源地有三個:中國、印度和阿拉伯伯國傢。

  中國學術史學界對中國蒸餾酒的起源主要有三種觀點:①元代起源說。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有至今發現的關於蒸餾酒起源的最完整的文字記載。②金代起源說。在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出土一套金代銅制燒鍋,經驗證是酒的蒸餾器,也是中國蒸餾酒生產中用的“天鍋”現存的最早實物。③東漢起源說。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出土的東漢前期的蒸餾器實物,用它來模擬蒸餾酒的實驗,可蒸餾出酒精度14.7%~26.6%(體積分數)的澄清蒸餾酒。四川省新都縣和彭州市出土的兩方東漢晚期的畫像磚中,均可看出用蒸餾法蒸酒的圖像。

世界主要蒸餾酒種、原料和生產國

  印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已經有名為阿拉克的蒸餾酒。古希臘哲人亞裡士多德的著作中敘述,把葡萄酒加熱後,蒸出的液體其酒味更濃烈。這大概是白蘭地酒的雛形。

  中國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稱謂主要有:燒酒、燒春,始於唐代(有爭議),元以後燒酒專指蒸餾酒,高粱酒、高粱滴燒;糟燒,黃酒糟經蒸餾而得的蒸餾酒。將中國傳統蒸餾酒稱為白酒是現代的事情。

  中國傳統蒸餾酒基本上以糧食為原料,用曲做糖化發酵劑,在固態或半固態進行發酵,然後在固態(很少在液態)用甑鍋進行蒸餾;而國際上其他蒸餾酒,不論是糧食原料(用麥芽做糖化劑)還是果實原料,均在液態進行發酵和蒸餾。

  種類 主要包括中國白酒、白蘭地酒威士忌酒等(見表)。

  中國白酒 ①大曲酒。以高粱為主要原料、大曲為糖化發酵劑。②小曲酒。以大米或高粱、玉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③麩曲酒。以糧谷為原料、麩曲加酒母為糖化發酵劑。④液態法白酒。以玉米、薯類為原料,主要采用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而制成。

  白蘭地酒 有科涅克、阿爾馬涅克、白蘭地、皮渣白蘭地、水果白蘭地。其中科涅克、阿爾馬涅克、白蘭地均以葡萄酒蒸餾而成。

  威士忌酒 有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美國威士忌、加拿大威士忌、日本威士忌和中國威士忌之分。見威士忌。

  飲用 在飲用方式上,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等蒸餾酒可以較隨意地添加冰塊或蘇打水等,而傳統白酒不適宜這種方式飲用,日益增多的新型白酒與國際通暢型蒸餾酒的飲用方式接近。

  生產與消費 全世界蒸餾酒消費量占酒類消費總量的13%左右,發達國傢一般不超過10%。中國是蒸餾酒產量最大的國傢,在1986年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蒸餾酒占主導地位,現在其所占比例已降至20%左右。

  

推薦書目

 章克昌. 酒精與蒸餾酒工藝學.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