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奏體鳴樂器。中國古代打擊樂器。又稱丁(zheng)寧、,銅制。古代的鉦有兩種形制,其一指殷周時代的“”(與現在所稱的鐃鈸不同)。《說文》:“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其實當時的鉦與鐃在形制上有所不同。鉦用於軍事,見後漢李尤《鉦銘》:“申嚴號令,誓飭師旅;以肅紀律,萬眾是聽。”其二指古代傳自南方民族的鑼形樂器。唐杜佑《通典》雲:“鉦……有如大銅疊,懸而擊之,以節鼓,呼曰鉦。”宋陳暘《樂書》也記載載鉦是來自南方的樂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國均有編鉦。鉦也用於儀仗樂隊。《明會典·大駕鹵簿》:“金鉦四面,銅質、竹匡,用紅梗系鉦於匡。鉦徑九寸五分。”這種用於鼓吹樂的鉦,懸掛在雙龍架上,形如銅鑼,以木槌敲擊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