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的哲學和政治思想代表作。伏爾泰於1726~1729年被迫流亡英國期間,考察英國君主立憲和議會民主的政治制度,研究J.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學習I.牛頓的科學成果,形成瞭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政治主張和自然神論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堅定瞭反對天主教神學和宗教狂熱、宣傳信仰自由、主張宗教寬容的立場。《哲學通信》是他在英國的觀感和心得總結,因此又名《英國通信》,1733年首先在英國出版英英文版,法文版於1734年問世。《哲學通信》出版後立即遭到查禁,巴黎最高法院於1734年6月10日以鼓吹信仰自由、危害宗教和社會秩序的罪名判決當眾焚毀,但這本書卻一再被秘密重版,成為當時法國進步青年的基本啟蒙讀物。

《哲學通信》中譯本封面

  伏爾泰在《哲學通信》中結合向法國讀者介紹F.培根、洛克和牛頓的思想,表述瞭自己的哲學思想。伏爾泰是洛克的信徒,像洛克一樣,他的哲學思想前提是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性。書中重點論述認識論問題,認為人的一切觀念都來自感官對外界事物的感覺,感覺是感官接受外物刺激引起的。它強調感覺是觀念的唯一來源,說當人缺乏感官的時候,也就缺乏觀念。人的頭腦唯一具有的能力是對感覺得來的觀念進行組合和整理。書中力圖克服洛克關於“反省觀念”的不徹底性,把唯物主義的感覺論貫徹到底。從此出發,書中尖銳地批判瞭R.笛卡兒的天賦觀念論,特別強調這種形而上學體系的危害性,認為天賦觀念論不僅阻礙人類知識的增長,而且為神學迷信提供根據,代替早已破產的經院哲學而為靈魂不滅等宗教信條作哲學辯護。該書反對一切具體形態的宗教,堅持與宗教唯心論鬥爭,認為宗教迷信和教會統治是人類理性的主要敵人,教會散佈的蒙昧主義造成社會的普遍愚昧和宗教狂熱,阻礙文明進步,是最大的社會禍害。

  伏爾泰並不是無神論者,他受同時代機械論的影響,缺乏對物質與運動統一性的認識。書中用牛頓力學的原理解釋物質和運動,把物質看作消極被動的因素,認為如果沒有外力的推動,物質不會自己運動。因此虛構瞭一個存在於物質世界之外的物質運動的原因,承認“宇宙設計師”和“第一推動者”神的存在,表現出自然神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