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詩人。字伸符,號秋穀,又號飴山。益都(今屬山東)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康熙二十八年,因在“國喪”期間觀演《長生殿》被革職,抑鬱困頓到老。趙執信少年科第,負才名,交遊多一時名流,意氣甚盛。革職閒居後,憤激不平,寄情於山水及詩歌。他是王士禛的甥婿,但論詩與王士禛不合,因著《談龍錄》以伸其說。其詩思路劖刻,欲以清新取勝,但含蓄蘊蘊藉不足,情韻較遜。古體如《太行絕顛望黃河歌》、《雪晴過海上,適海市見之罘下,自亭午至晡,快睹有述,時十月十日》、《蓬萊閣望諸島歌》等,律詩如《山行雜詩四首》、《歸途即目》、《遣懷》、《夜泊揚州》等,都刻意為工。而他的絕句如《昭陽湖書所見四絕》、《鳳凰山下感南宋遺事四絕句》、《金陵雜感六絕句》等,則較為自然有風致。從思想內容上說,他的一些諷刺腐敗官吏、同情人民疾苦及反抗精神的詩,如《道旁碑》、《紀蝗》、《紀旱》、《甿入城行》、《水車怨》等,較有社會意義。趙執信亦能詞、文,並精書法。但其詞與文的成就不如詩。著有《飴山堂詩文集》,內有詩集19卷、詩餘1卷、文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