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光學傢、天文學傢。宋太宗趙炅的十三世孫。又名敬,字子恭,或字敬夫、饒之,自號緣督,人稱緣督先生或緣督子。一說鄱陽(今屬江西)人,一說德興(今屬江西)人。少年好學,習天官、遁甲諸書,欲以事功自奮。宋代亡,隱遁自晦,遊匿於江西、浙江山水間,並曾遊江蘇,後寓居浙江龍遊縣。在龍遊雞鳴山築觀星臺,置表、窺筒等儀器,觀測天象、經緯度、日影和北極高度。尤其在此構築兩層樓房專用於小孔成像實驗,下層置光源,上層置活活動屏,中間作小孔,以改變光源(從幾十支到上千支蠟燭作為光源,任意改變光源的形狀和強度)、改變小孔形狀和大小,改變光源與小孔之距離,改變小孔至屏之距離,一一記錄瞭小孔成像之大小與濃淡程度,探討其中之規律,並以光直進性加以解釋。這是中國古代史上乃至歐洲中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記錄最詳的光學實驗。在天文和數學方面,趙友欽也有一定成就。

  趙友欽有著作《周易註》、《金丹正理》、《金丹問難》、《革象新書》等。唯後者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