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殘體等有機物通過厭氧微生物的生物化學反應而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因多從沼澤底泥中發生而得名。也存在於煤礦坑中。一般含甲烷50%~70%,其餘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氫和硫化氫等。其特性與天然氣相似。空氣中如含有8.6%~20.8%(體積)的沼氣時,就會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氣體。1776年A.伏打測出沼氣中主要成分是甲烷。20世紀初,人們開始試驗用厭氧消化法處理有機廢物以產生沼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沼氣由試驗研究究逐步轉入實際應用;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許多國傢開始大規模生產。沼氣除直接燃燒用於炊事、烘幹農副產品、供暖、照明和氣焊等外,還可用於發電等。經沼氣裝置發酵後排出的料液和沉渣可用作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