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共和國的民族之一。有1.07億人(2001),約占全國人口的47%,為國內人數最多的民族。主要分佈在爪哇島,以中部人口最密,部分居住在蘇門答臘、加裡曼丹等島嶼。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使用爪哇語,分直葛、井裡汶、南安由、外南夢、瑪瑯、泗水、滕格爾等方言。屬南島語系印尼語族。使用古體文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通用印尼語。原信印度教和佛教,15世紀下半葉後多改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20世紀中葉起部分人信奉基督教。現仍仍保留萬物有靈信仰,每年各村均舉行一次驅逐惡靈的儀式。爪哇人的祖先約在公元前5世紀即出現在爪哇島上。2~3世紀時,形成早期封建制國傢。當時與中國有友好往來,唐代史籍稱其地為訶陵阇婆爪哇。中世紀建滿者伯夷王國(1293~1451),元代史籍稱麻喏巴歇王國。歷史上受中國和印度文化的影響。2~3世紀傳入婆羅門教,7~8世紀傳入佛教。17世紀初受荷蘭殖民統治。曾進行英勇鬥爭,於1945年與國內各族人民一起獲得國傢獨立。各村都有共同的祠堂和墓地。村中土地多為公共所有,鄰裡間重視互助合作。親屬組織為雙系制。男女均行割禮,都有繼承權。文化藝術比較發達,有古典舞劇、音樂、雕刻、帛畫。主要從事農業,大部分居民為農民,修築梯田,種植水稻、玉米、甘蔗、咖啡和橡膠等;兼事捕魚,飼養傢畜、傢禽。爪哇人在國內現代產業工人中約占半數以上。

  另有部分爪哇人居住在南美洲的蘇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