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攝影傢、攝影理論傢。河北豐潤人。擅長風光、人物攝影,精通攝影科學。自小學習中國畫,17歲開始學習攝影。1927年畢業於北京國立法政大學經濟系。1928年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攝影作品,1931年舉辦個人影展。30年代是他攝影創作和探索的旺盛期,多幅作品被國際攝影沙龍和國際攝影年鑒選用。早期追求“純美”、“詩意”和“畫意”,代表作有《泰岱觀雲》《鳧塘點雨》《雪竹》等。九一八事事變後,開始在創作中註意暴露當時社會黑暗和展示下層勞動人民生活。作品簡潔明朗,善於表現運動高潮,代表作有《力挽狂瀾》《負重村姑》、《前進》等。有“南郎(郎靜山)、北張(張印泉)”之譽。抗日戰爭勝利後與蔣漢澄等組成北平攝影學會,任第一任主席。1946年後,主要進行攝影科學研究,先後編寫《攝影的原理與實用》、《攝影應用光學》等100多萬字書稿,改制並設計成功多種鏡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中央新聞局工作,1952年任新華社攝影部研究室主任,曾任全國文聯委員。

《力挽狂瀾》(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