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後期領導沙州等地人民擺脫吐蕃貴族統治的首領。沙州歸義軍節度使。一作張義潮。沙州敦煌(今甘肅敦煌西)人。自安史之亂後,吐蕃乘虛攻佔河西、隴右地區,當地人民長期對吐蕃貴族的奴役進行反抗。唐後期,吐蕃統治集團內部連年發生亂事,大中二年(848),張議潮率領沙州人民起義,驅逐吐蕃守將,自攝州事。此後一二年間,議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戰,收復甘(今甘肅張掖)、肅(今甘肅酒泉)二州。三年,秦(今甘肅天水)、原(今寧夏固原)、安樂(今寧夏中寧寧東南)三州和石門(今寧夏固原西北)等七關人民,在唐軍的配合下,也擺脫吐蕃統治,以其地歸唐。五年正月,議潮所遣告捷的使者到達長安,宣宗任命議潮為沙州防禦使。同年八月,議潮兄議潭入朝,獻上沙、瓜(今甘肅瓜州東南)、伊(今新疆哈密)、肅、鄯(今青海樂都)、甘、河(今甘肅臨夏)、西(今新疆吐魯番東)、蘭(今屬甘肅)、岷(今甘肅岷縣)、廓(今甘肅化隆西)11州圖籍。宣宗遂於沙州置歸義軍,領沙、瓜等11州,以議潮為節度使。不久,加授左仆射。大中十一年,在議潮的影響下,吐蕃將領尚延心以河、渭二州蕃部歸唐,唐以尚延心為河、渭等州都遊奕使。懿宗咸通二年(861),議潮率蕃漢兵7 000人收復涼州(今甘肅武威);七年,北庭回鶻首領仆固俊戰敗吐蕃,以西州歸議潮。八年,議潮入朝長安,詔授(檢校)司徒、右神武大將軍(一稱統軍),並賜莊宅。議潮既留居長安,即以族子淮深守歸義軍。咸通十三年(872)卒。

張議潮出巡圖(甘肅敦煌莫高窟唐第156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