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負責人,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又名洛甫。生於江蘇南匯(今屬上海浦東新區)的農民傢庭,卒於江蘇無錫。1919年在南京參加五四運動,著文介紹馬克思主義。11月加入少年中國學會。1920年起赴日本、美國留學。1924年到中華書局任編輯,發表長篇小說《旅途》等多種著譯。11月到重慶任教,主編《南鴻》週刊傳播新文化,被軍閥驅逐。1925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學,1927年畢業留校。1928年入紅色教授學院歷史系深造造,並參與共產國際東方部工作。1931年2月回上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主編《紅旗》、《鬥爭》。9月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是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執行者之一。1933年1月進入中央蘇區。1934年1月當選為中共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2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作批判“左”傾軍事路線的報告,起草遵義會議決議,被推舉在黨內負總責,協同毛澤東勝利領導長征。到達陜北後,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確定“逼蔣抗日”方針,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和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主持洛川會議,確定全面抗戰路線、獨立自主原則和敵後山地遊擊戰為主的方針。1938年9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後,主要負責理論宣傳和幹部教育,繼續主編《解放》周刊和兼任馬列學院院長。1942年1月赴陜北、晉西北作農村調查。1943年3月回延安參加整風,參與起草歷史決議。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抗戰勝利後赴東北,歷任中共合江省委書記、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長、遼東省委書記等職。1948年9月起草《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論述新民主主義社會由五種經濟成分構成,提出以國營經濟為領導、多種經濟成分協調發展的方針。1950年初開始從事外交工作,先後任駐蘇聯大使、外交部常務副部長。1956年出席中共八大,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9年7月在廬山會議上發言,批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錯誤,同彭德懷一起受到批判,被撤銷外交部副部長職務。1960年11月到經濟研究所任“特約研究員”。寫出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大量文稿,向中央建議進一步開放集市貿易,提出生產關系具有兩重性的理論創見。“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1969年10月遣送廣東肇慶後,寫下《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政治和經濟》、《黨內鬥爭要正確進行》等十多萬字文稿,批評“文化大革命”錯誤,論述社會主義基本理論。1975年8月遷居江蘇無錫。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主要論著收入《張聞天選集》、《張聞天文集》(4卷本)。

  

推薦書目

 程中原. 張聞天傳.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0.

 張培森. 張聞天年譜.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