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小說傢、兒童文學作傢。原名元定。原籍湖南湘鄉。生於南京,卒於北京。早年受鴛鴦蝴蝶派小說的影響,曾在《禮拜六》等刊物上發表小說。1929年在魯迅主編的《奔流》月刊上發表第一篇新小說《三天半的夢》。1931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傢聯盟,協助編輯《十字街頭》等刊物。抗戰爆發後,任《救亡日報》編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2年因患嚴重肺病,輟筆多年。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文學研究所副主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傢傢協會理事、《人民文學》主編、《兒童文學》編委等職。

  張天翼小說以諷刺與幽默見長,寫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識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抨擊畸形社會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代表作。1938年的《華威先生》,引起長達數年的關於抗戰文學要不要排斥暴露的論爭,開瞭20世紀40年代國民黨統治區諷刺文學的先河。他的短篇小說集有《從空虛到充實》、《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團圓》、《萬仞約》、《速寫三篇》等,中篇小說有《清明時節》,長篇小說有《鬼土日記》、《一年》、《在城市裡》等。張天翼還積極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著有童話《大林和小林》、《禿禿大王》、《寶葫蘆的秘密》,兒童小說《羅文應的故事》等。作者熟悉兒童心理,想象豐富,作品寓教育意義於生動活潑的故事之中,為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他還發表過許多理論批評文章,如《什麼是幽默》、《關於批評》、《論〈阿Q正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