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戲曲作傢。字伯起,號靈墟,別署靈虛先生冷然居士。長洲(今蘇州)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中舉,其後屢赴會試不中。與其弟獻翼、燕翼並有才名,時人稱為“三張”。著有《處實堂前集》和後集、《談輅》、《文選纂註》、《夢占類考》。他善度曲,會演戲,曾與次子演《琵琶記》,觀者盈門。所作傳奇《紅拂記》《祝發記》、《竊符記》《虎符記》《灌園記》、《扊扅記》6種,合稱《陽春六集》。前五種存。《扊扅記》在《群音類選》中有九出曲文,是否為張鳳翼所作尚存疑問。代表作《紅拂記》,取材於唐人傳奇小說《虯髯客傳》和唐代孟棨《本事詩》。戲曲以李靖和紅拂的愛情故事為主,以英雄俠女取代傳奇中常見的才子佳人模式,使人耳目一新。劇中又插入唐代孟棨《本事詩》中樂昌公主與故夫徐德言破鏡重圓的故事。劇作在藝術上註意刻畫人物形象,如第二出《杖策渡江》,以大江為背景,抒發李靖的英邁氣概,給人以先聲奪人的感覺。第十出《俠女私奔》是全記的肯綮,連用三支慷慨激越的北曲〔二犯江兒水〕,唱出紅拂視權門如敝屣的心胸。全劇兩個故事的組合形成雙重結構,使主題由對照而得到深化。文字則有如速寫和素描,寥寥數筆,言簡意長。明末馮夢龍曾將此劇改編為《女丈夫》。近代京劇和許多地方劇種均有改編本上演,或名《紅拂傳》《風塵三俠》。張鳳翼的其他劇作皆以史實為題材加以敷演,文詞穠艷,喜用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