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說傢、散文傢。筆名梁京。原籍河北豐潤(今唐山)。生於天津,卒於美國洛杉磯。幼年遷居上海。傢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晚清名臣。張愛玲幼年父母不合,父親是遺少型人物,母親遠走歐洲,傢中親情匱乏。1931年秋,張愛玲考入上海聖瑪利女校,1937年夏畢業。1936年和1937年在中學校刊《國光》發表小說《牛》和《霸王別姬》。1938年考取英國倫敦大學,因戰事改入香港大學。大學三年級時太平洋戰爭爆發,學業中斷,11942年回滬,以英文給《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1943年與胡蘭成相識相愛,1944年締結婚約,後分手斷交。

  1943年張愛玲在周瘦鵑所辦的《紫羅蘭》復刊後的第二期上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引起文壇關註。而後二三年間陸續在《紫羅蘭》、《雜志》、《萬象》、《天地》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傾城之戀》、《金鎖記》、《花凋》、《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及一些隨筆,成為淪陷期上海最著名的女作傢。1944年中短篇小說集《傳奇》出版。1945年散文集《流言》出版。1946年《傳奇》增訂本出版。張愛玲在這些作品中,抓住人生安穩的一面,寫日常瑣事,寫一些“不徹底”的、“軟弱的凡人”,尤其是各種女性人物。她以對人性的深刻洞悉感受生命的虛無,以平凡和世俗解構英雄神話、超人神話;同時,她的小說雅俗融合,深度心理開掘與傳統敘事套路相交織,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成就。代表作《金鎖記》以對女性人性的深刻洞悉塑造瞭一個變態母親的形象,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名篇。1950年3月至次年2月,張愛玲在《亦報》上連載長篇小說《十八春》(單行本經刪改後易名《半生緣》),小說時代的亮色最終壓倒生命的虛無感,藝術風格有所轉變。

  1951年,張愛玲由上海抵港,入香港大學繼續因戰爭而中斷的學業。當年11月自動離校,供職於香港美國新聞處,並為《今日世界》撰稿,兼從事創作,寫瞭具有明顯反共意味的長篇小說《秧歌》(1954)和《赤地》(1954)。1955年赴美國,1956年在紐約與美國作傢賴雅結婚。定居美國後,她深居簡出,潛心於考據《紅樓夢》、《海上花列傳》。1967年賴雅去世後,她孤身獨處,寫成評論集《紅樓夢魘》(1977),並將《海上花列傳》譯成英文。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被人發現已逝於洛杉磯寓中。

  1992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瞭《張愛玲文集》4卷本,2000年又出版瞭《張愛玲文集》增補本——《紅樓夢魘》,2002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張愛玲文集·補遺》。2003年,哈爾濱出版社從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購得版權,出版瞭《張愛玲典藏全集》共14卷。

  

推薦書目

 餘彬. 張愛玲傳. 廣西: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