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晉詩人。生活於東晉後期。曾任衛軍諮議。詩以寫景見長,詩風較平淡,略近於陶淵明,有時又有巧構形似之句,似受張協影響。還有些詩略帶玄言氣息,標誌著詩風轉變的契機。他的詩如《還都帆詩》除末兩句外,全是對仗,而通篇不用典故,顯得自然流暢,意味雋永。又如《帆入南湖詩》中的“白沙淨川路,青松蔚巖首”,《天晴詩》中的“青天瑩如鏡,凝津平如研”,體物寫貌,富於情致。雜言詩在文體方面,上承西晉傅玄、夏侯湛,下啟南朝宋謝莊。如《秋夜詩》中的“秋秋夜清兮何,秋夕之轉長,夜悠悠而難極,月皦皦而停光。播商氣以清溫,扇高風以革涼。水激波以成漣,露凝結而為霜”等句,既寫景,又刻畫瞭愁人孤寂的情緒,顯得生動而真切。還有一些文和賦,但多系殘篇。賦的風格與雜言詩相似;文多“銘、頌”之類。《隋書·經籍志》載《湛方生集》共10卷,今佚。今人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其詩9首,另有一些佚句。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其文和賦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