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朝戶籍名稱之一。因政府簽發部分人戶專門承擔站役,故名。元驛站有水、陸之分,水道用船,陸道以馬、牛、狗等作交通工具,故又有船站戶馬站戶牛站戶狗站戶等名稱。馬站戶數量最多。全國驛站共有1 500餘處,以每站平均200戶計,站戶約達30餘萬戶,形成為當時最便利的交通體系——站赤

  站戶承承擔的站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陸站站戶養馬、牛、狗等,水站站戶則備船;②馬站出馬夫,稱為兀剌赤,水站出船夫;③部分站戶需向過往人員供應首思(蒙古語Šihüsün的音譯,指乘驛人員的飲食分例)。江淮以北站戶大致平均四戶養馬一匹,每戶可免四頃土地的地稅;江淮以南同養一匹馬的諸戶總共可免稅糧70石。站馬來源不一,有的由國傢出錢購買,發給站戶飼養應役;有的由驛站所在地區諸色戶計共同出資購買,發給站戶;有的則由站戶自行購置。一旦倒斃,都由站戶賠補。供應首思的站戶可以免除和雇、和買、雜泛差役,由官府供應首思的站戶則仍需承擔。

  由於諸王、貴族、官員、僧侶等泛濫乘驛,往來人員日益增多,站馬因使用過度不斷倒斃,馬夫疲於奔命,首思供應不斷加多,站戶的負擔愈來愈重。再加上站官多方勒索,站戶中的富戶又與官吏相互勾結,逃避站役,把負擔轉嫁給一般站戶,因而站戶日益貧困化。元代後期,站戶消乏和逃亡已成嚴重問題,站赤的運行受到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