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南部內陸國傢。全稱尚比亞共和國。周圍與安哥拉、剛果(金)、坦桑尼亞、馬拉維、莫三比克、辛巴威、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等國相鄰。面積752 614平方千米。人口1 300萬(2011)。全國分為9個省。首都

盧薩卡

圖1 贊比亞首都盧薩卡

圖2 贊比西河中遊的莫西奧圖尼亞瀑佈

  自然地理 國土大部為海拔1 000~1 500米的高原,起伏不大,自東北向西南傾斜。贊比西河水系將高原分割為5種地形:①東北部為剛果河上遊盆地,海拔最高,其中穆欽加山脈形成剛果河與贊比西河的分水嶺,海拔1 200~1 600米,與坦桑尼亞、馬拉維交界處的馬芬加山海拔2 164米,是全國的最高點。②東南部為盧安瓜高原谷地,是東非大裂谷的組成部分,盧安瓜斷裂河谷長560千米。③北部是加丹加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 000餘米,是贊比亞主要礦區。④中部是卡富埃盆地,平均海拔1 000米,有廣闊的泛濫平原。⑤西南部進入卡拉哈迪盆地,平均海拔1 000米以下,地表平坦。

  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18~20℃,各月平均氣溫相差很小。年降水量自南向北由650毫米遞增至1 500毫米。11月至翌年4月為雨季,5月至10月為旱季。

  河湖沼澤眾多,水網稠密,分屬贊比西河和剛果河兩大水系。贊比西河在境內長1 500千米,其中800千米構成南部國界,流域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4。與津巴佈韋交界處的莫西奧圖尼亞瀑佈(維多利亞瀑佈)舉世聞名。境內北部有姆韋魯湖、班韋烏盧湖和坦噶尼喀湖;南部贊比西河卡裡巴水庫為人工湖。最大的沼澤是卡富埃河中上遊的盧坎加沼澤,次為南部的沼澤。

  植被大部分為稀樹草原,主要的喬木有波巴佈樹、木棉樹、金合歡樹等;卡拉哈迪盆地植被為灌木幹草原。全國森林覆蓋率為45%。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象、鬣狗、豹、斑馬、長頸鹿、羚羊、狒狒、猴等。盧薩卡以西240千米的卡富埃國傢公園是境內最大和最著名的禁獵區。其他主要禁獵區有姆韋魯沼澤禁獵區、卡森加平原禁獵區和南盧安瓜河谷禁獵區。

  礦產資源豐富。以銅為主。中部銅帶地區長220米,寬65千米,已探明銅儲量約占世界的6%。鈷是銅的伴生礦,儲量約35萬噸,居世界第二位。其他礦物資源主要有鉛、鎘、硒、鐵、金、銀、鋅、錫、鈾、綠寶石、水晶、釩、石墨、雲母等。

  居民 20世紀80年代人口增長率為31‰,受社會經濟諸因素和疾病影響,2006年降至16‰。人口密度較低,平均每平方千米17人。人口主要集中在鐵路沿線區域,“銅帶”人口最多,卡富埃河中遊河谷萃萃蠅危害人畜健康,人口密度最低,河谷中心部位為無人居住區。人口年齡構成年輕化,0~14歲人口占48%,65歲以上人口占3%。平均預期壽命僅41歲(2006)。城市人口比重為65%。主要城市盧薩卡、恩多拉、卡佈韋等。

  全國有73個部族,除少數桑人(佈須曼人)外,大部為班圖語系黑人。其中居住在北部的本巴族約占全國人口的33.6%,居住在中南部的通加族占12%,其他還有洛茲族、恩戈尼族和隆達族等。另有少數歐洲人和亞洲人。有31種部族語言,英語為官方語言。農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其餘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歷史 公元5世紀班圖語系各族移入境內,從事遷徙種植和遊牧業。9世紀起,先後建立盧巴、隆達、卡洛洛和巴羅茲等部族王國。目前國內的本巴族和洛茲人即分別為盧巴人和隆達人的後裔。18世紀末葉起,葡、英殖民者相繼入侵。1911年由英國南非公司管轄,名為北羅得西亞保護地。1924年英國政府接管北羅得西亞,派駐總督進行直接統治,遂成為英國的“保護地”。1953年與南羅得西亞、尼亞薩蘭合並組成“中非聯邦”。因不滿英國政府強制推行的中非聯邦,國內反抗運動高漲。1963年中非聯邦解體。1964年1月北羅得西亞實行內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獲得獨立,改名贊比亞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聯合民族獨立黨為第一屆執政黨,其主席肯尼思·卡翁達博士為第一任總統。

  政治 1973年8月通過第二部憲法,宣佈進入第二共和國,實行一黨制。1991年通過新憲法,實行多黨制。按1991年8月頒佈、1996年重新修訂的現行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傢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由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任2屆。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增設副總統,內閣部長由總統從議員中任命。在總統負責下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的三權分立。總統有行政權。國民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議會為一院制,任期5年,共有158個席位。其中150個席位由直接選舉產生,總統可另選派8位指定議員。司法機構履行司法權,由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組成。主要政黨有多黨民主運動,愛國陣線,國傢發展聯合黨,聯合民族獨立黨等20多個合法政黨。多黨民主運動為執政黨,允許反對黨存在,主要的反對黨為國傢發展聯合黨和聯合民族獨立黨。

  經濟 經濟結構單一,以礦業為主。20世紀60~70年代中期依賴銅礦業的繁榮,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對富裕的國傢。70年代中期後,隨著國際銅價的下跌,國民經濟出現不穩定。90年代進行私有化和結構調整,爭取外援,吸引外資,初見成效。但貧困、經濟低增長、外債龐大等問題依然存在。2005年達到重債窮國完成點,獲巨額債務減免。2006年,政府公佈第五個國傢發展計劃,加之國際社會援助增加以及國際市場銅價攀升,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 498美元。2010年經濟增長率為7.1%,通貨膨脹率7.9%。貨幣名稱為克瓦查。

圖3 贊比亞煉銅工廠

  2006年工礦業產值增幅達11.8%。采礦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以采銅為主,次為與銅伴生的鈷和鉛、鋅。銅、鈷集中產自與剛果(金)沙巴地區毗鄰的著名“銅帶”,礦體大,品位高,礦層厚,埋藏淺;鉛、鋅主要產於中部卡佈韋。經過經濟結構調整,羅安聯合銅礦公司和恩昌加聯合銅礦有限公司合並為贊比亞聯合銅礦公司。21世紀初銅、鈷等生產步入恢復階段。現贊比亞為世界第四大產銅國和第二大產鈷國。產品供出口。2006年制造業產值增幅為3.3%,主要部門有化肥、水泥、銅加工、木材、汽車裝配、煙草、紡織、食品和飲料、皮革等。主要原材料和技術靠進口,產品供國內需求。

  能源主要來自於電力、石油、木材和煤炭,除石油依賴進口外,其他均能自給。電力生產以水力發電為主,卡裡巴水壩、莫西奧圖尼亞瀑佈以及卡富埃河水利工程為主要水電生產基地。

  農業是重要經濟部門之一,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占用全部社會勞動力的70%,其中農場工人約占部門勞動力的12.5%。大部農場已實行私有化。各類農場集中於鐵路沿線,產量約占農業產量的45%。自給性傳統農業仍占主要地位。全國可耕地約4 429萬公頃,其中僅約14%的可耕地已進行開墾,土地肥沃,生產潛力大,適合多種農作物種植。玉米是主要糧食作物,正常年景可自給有餘。其他糧食農作物有木薯、粟、豆類和高粱。經濟作物產品主要供出口,有棉花、花生、煙草、甘蔗等。20世紀90年代園藝、花卉部門發展較快。畜牧業中養牛最普遍,但商品肉、奶產品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森林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5%,多數林區已成為次生林。已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

  交通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總長2 100千米,主要幹線是坦贊鐵路(境內長886千米,1976年通車)和馬蘭巴—恩多拉鐵路。公路網較稠密,公路總長37 300千米。其中柏油路面幹線公路長6 580千米,碎石路約8 592千米。進口物資需經鄰國港口轉運。鐵路或公路通坦桑尼亞、安哥拉、馬拉維、莫桑比克和南非等國。有18個機場,盧薩卡、恩多拉、利文斯敦和姆富韋有國際機場。

  外貿出口以銅和鈷最為重要,是國傢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2006年,由於國際市場價格上漲,特別是銅、鈷等價格持續保持高位,出口值約占國傢出口總值的90%,次為鋅、木材、煙草、食糖、咖啡等。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設備、石油、化工產品、醫藥、紡織品等。常出現貿易逆差。出口主要面向日本、印度、沙特阿拉伯和泰國;進口產品主要來自南非、津巴佈韋、英國、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為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非洲聯盟、東南非共同市場的成員國。外債由2005年底的55億美元降至2006年年底的6.35億美元。

  文化 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約為95%,中學為20%,大學為2%。有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和索科依內農業大學。成人識字率約為75%。

  傳統藝術主要有木雕、制陶、編籃和壁畫。音樂、舞蹈和歌曲深受人們喜愛。利文斯敦有一個國立博物館,“銅帶”也有一個小型博物館。

  主要報刊有《贊比亞每日郵報》、《贊比亞時報》、《Z字雜志》等。贊比亞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贊比亞國傢廣播公司成立於1988年,下設電視臺和三個廣播電臺。贊比亞是泛非新聞社南部非洲地區分社所在地。

  據2000年6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稱,贊比亞國內8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70%的人口沒有可靠的食物保障,50%的人口患有營養不良、肺結核、寄生性傳染病和麻風病。20世紀80年代艾滋病開始蔓延,感染率已從2001年的15.6%下降到2007年的14.3%。贊比亞嚴重缺乏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醫療設施也較差。

  旅遊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景區眾多,莫西奧圖尼亞瀑佈舉世聞名,1989年作為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卡蘭博瀑佈為非洲第二大瀑佈,位於與坦桑尼亞交界處,在10千米內落差915米,蔚為壯觀。卡富埃國傢公園等19個國傢級野生動物園引人入勝,還辟有32個狩獵管理區。

  對外關系 對外奉行不結盟、睦鄰友好的政策,強調外交多元化,主張在互相尊重、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把“睦鄰、民主、自由、人權、和平”作為外交政策的基石,註重經濟外交,主張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重視發展同鄰國關系,致力於本地區政治、經濟一體化與和平解決地區爭端。首批加入自由貿易區。積極改善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援助國的關系。截至2006年底,已與108個國傢建立外交關系。與英國保持傳統關系。英國是主要援助、投資和貿易國。1964年10月29日同中國建交,兩國簽有貿易協定、多種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科學技術合作和文化協定等。中國援建項目主要有坦贊鐵路盧薩卡—卡奧馬公路塞曼公路穆隆古紡織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