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族傳統食品。青稞等曬乾炒熟後磨面做成。流行於西藏和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的藏區。“糌粑”為藏語音譯,意即“炒麵”。糌粑可分為青稞糌粑豌豆糌粑混合糌粑等幾種。其中以去掉內皮、精細加工的青稞精糌粑為上品,西藏民主改革前專供上層官員、活佛和大領主食用。糌粑的食用方法為,將少許酥油倒入碗內,加些奶渣和白糖,沖入熱茶,添上炒麵,左手拿碗,右手在碗裏不斷抓抓拌,拌勻後捏成小團,然後食用。這種食品營養豐富,便於攜帶,適合於遊牧生活,藏族人民食用它已有1 000多年歷史。據民間傳說,7世紀時藏王帶兵打仗,為補給困難而憂慮,格薩爾王托夢給他,要他將青稞炒熟磨成面作為軍糧,便於攜帶又便於儲藏,藏王遂采用,從此這種食品很快流傳開來。糌粑是藏族人民鐘愛的食品。清光緒時《西藏圖考》中曾有“西藏番民多食糌粑”的記載。

做糌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