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的返回式載人航天器。又稱太空船。主要作為運輸太空人到空間實驗室、空間站或其他星球執行航太任務並運回太空人到地面的航天器。包括衛星式載人飛船和登月載人飛船。載人飛船一般設計成不具備再補給能力和不能重複使用的。1961年蘇聯發射瞭第一艘“東方”號飛船,後來又發射瞭“上升”號飛船和“聯盟”號飛船。同期,美國也相繼研製成功“水星”號飛船、“雙子星座”號飛船(圖1)和“阿波羅”號飛船等載人飛船。“阿波羅”號飛船是把人送上月球的登登月載人飛船。1999年中國發射瞭第一艘“神舟”1號試驗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5號載人飛船。2005年10月12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6號。2008年9月25日,中國再次成功發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7號。見“神舟”號飛船。

圖1 “雙子星座”號飛船

  用途 主要是:①進行近地軌道飛行,試驗各種載人航天技術,如軌道交會和對接及航天員在軌道上出艙,進入太空活動(圖2)等。②考察軌道上失重和空間輻射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發展航天醫學。③登月飛船進行載人登月飛行。④衛星式飛船為空間站、實驗室運送和接回乘員並運送少量物資,還可作為空間站、實驗室的救生艇。⑤進行微重力科學和技術試驗、空間生物和材料試驗。

圖2 太空行走

  組成 載人飛船一般由乘員返回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對接艙和應急救生裝置等組成,登月載人飛船還設有登月艙返回座艙是飛船上升和返回過程中航天員乘坐的艙段,也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不僅和其他艙段一樣要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階段的各種應力和環境條件,還要經受再入稠密大氣層和返回地面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軌道艙是航天員在軌道上可進入的場所,是與座艙相連的密封艙,裡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和設備。服務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和氣源等設備,對飛船起服務保障作用。對接艙是用來與航天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的艙段,除對接鎖緊機構外,一般還設有氣閘艙,航天員可由此出艙到艙外活動。應急救生裝置保障在應急情況下,使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

  為瞭保證乘員能夠進入太空和安全返回地面,載人飛船還設有:①結構系統。②熱控制系統。③姿態控制系統。④軌道控制系統。⑤無線電測控系統。⑥電源系統。⑦返回著陸系統。⑧生命保障系統。⑨儀表照明系統。⑩應急救生系統。

  特殊問題 與無人航天器相比,載人飛船因有人直接參與航天活動而在技術上有一些特殊的問題。①環境控制。乘員生活和進入的艙段在結構上要求嚴格密封,艙內需要采取環境和生命保障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調節艙內和航天服內的溫度、濕度和壓力,吸收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例如呼出的二氧化碳,代謝作用產生的熱量和水蒸氣等),控制艙內環境中含有的少量有害物質和臭氣,提供航天員所需的氧氣量、通風量、用水並處理廢物。②應急救生。載人飛船的救生裝置有彈射座椅、救生塔、分離座艙和載人機動裝置等。在航天器上升段采用彈射座椅或救生塔;返回段采用彈射座椅或分離座艙;軌道上營救時,一般采用應急返回的辦法,也可由另一載人飛船靠近出故障的飛船,與之對接,把乘員營救出來。③人工控制。由人參與操縱和控制飛船,可提高系統的可靠性,處理預料不到的應急情況。為此,載人飛船都設有手動控制裝置,還設有儀表照明、目視觀測和話音通信等設備。④安全返回。為確保乘員安全返回,除靠熱防護層和座艙溫度控制外,載人飛船或返回艙在返回過程中的制動過載和著陸沖擊過載,必須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圍內,同時還要求較高的落點精度,以便及時發現。⑤高可靠性。載人飛船的各系統和設備均要進行可靠性設計,關鍵部件采用備份系統(雙備份或三備份),飛船須在嚴格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地面測試和模擬飛行試驗,以排除隱患。飛船的設計還要保證航天員在必要時能夠維修和置換有故障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