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在頭髮上以固定髮髻或冠的長針。中國古代男女常用的一種頭飾。最初稱,戰國以後改稱“簪”。用以固定髮髻時男女皆用;用以固冠時男子專用,用法是將簪橫插於扣在髻上的冠體上。後“簪”一名專指女子插髻的首飾。中國古代使用發笄始於新石器時代,最早以竹子為材料,故“笄”字從“竹”。新石器時代還有陶、石、木、蚌、玉質的筓。約在先秦時期骨笄成為發笄中的主體。隨著社會的進步,簪成為炫耀財富、昭示身份的飾物,制簪工藝日趨繁複,出現高檔材質,如金、銀、、犀角、玳瑁、琉璃、翠羽、金鑲寶石等。發簪形式更為多樣,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造型上,有圓頂型、花頂型、耳挖型、如意型、花朵型、動物型(見圖)等。在歷代發簪中,漢、魏、唐時婦女使用的“步搖”、“華勝”,清時流行的“點翠花簪”均為首飾中的精品。至民國時期,用簪者漸少,但在南方少數民族婦女中,當代仍保留用簪習俗,其簪以銀質、鏨花工藝的為主。在民間習俗中,曾將簪作為婚禮的聘物。

蝴蝶形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