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夏商時期的青銅文化。主要分佈在山東省,向西、向南可達豫東、皖西北和蘇北。分為若幹個地方類型。年代上限為西元前1900年左右;在魯西南,於商前期逐漸被商文化所取代,在膠東地區延續較久,後發展為珍珠門文化。嶽石文化可能是東夷的文化遺存。20世紀前半期已發現,當時被歸入龍山文化範圍。80年代初從龍山文化中分出,命名為嶽石文化。

  已發現的城址有山東章丘城子崖、桓臺史傢、臨淄田旺、五蓮丹土等。一些遺址址出土長方形和方形的地面式房址。發現小件青銅器。山東龍口市(原黃縣)出土1件青銅甗,與嶽石文化的陶甗相似,可能屬於此文化。石器有半月形雙孔石刀、方孔石镢和石鋤,以及鏟、斧、錛、鑿、鐮、鉞、矛、鏃等。陶器主要有罐、盆、器蓋、豆、尊、甗、盒、鼎、盂、碗、盤等。夾砂陶以褐色為主,多手制,采用慢輪修整。泥質陶以灰色為主,多輪制。有些地區有彩繪陶器。陶器造型流行子母口和凸棱,器物大多卷沿。此文化與夏傢店下層文化、二裡頭文化、二裡崗文化、湖熟文化、馬橋文化等有某種程度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