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月球進行探測的無人航天器。1959年1月,蘇聯發射瞭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此後美國發射瞭“徘徊者”號探測器、“月球軌道環行器”、“勘測者”號探測器。至1976年8月,美國和蘇聯共成功發射瞭45個無人月球探測器,其中美國21個,蘇聯24個。1990年1月,日本發射“飛天”號探測器,成為第三個向月球發射探測器的國傢。同年3月,“飛天”號探測器開始向月球接近,並釋放出一顆繞月球運行的小型月球軌道器,質質量11千克。1994年1月,美國發射的“克萊門汀”號探測器,發回180萬幅月球圖片,發現月球極區有水冰跡象。1998年1月,美國發射的“月球勘探者”月球探測器,發現月球兩極有大量水冰的跡象,但是,1999年7月該探測器撞擊月球南極濺起的土壤碎粒中並未發現水的蹤跡。2007年10月,中國發射瞭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獲得大量數據。月球探測器進行探測的主要方式有:①在月球近旁飛過或在其表面硬著陸,探測月球周圍環境和拍攝月球照片;②以月球衛星的方式獲取信息,特點是探測時間長並能獲取較全面的資料;③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可拍攝局部地區的高分辨率照片和進行月面土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