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江南名園。上海市老城隍廟鬧市區內幽雅寧靜的旅遊佳處。園名取“豫悅老親”之意。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始建,萬曆五年(1577)後陸續拓地70餘畝而成。園主潘允端,上海人,曾任四川佈政使等職。園景設計和假山堆疊出於園林名匠張南陽之手。明末荒廢,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建,歸入城隍廟,一度改名西園。鴉片戰爭後屢遭破壞,南部園址成為商場。19566年後修復園景30餘畝,1961年開放。1982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1 豫園大假山

圖2 九曲橋和湖心亭

  園中以大假山為中心,周圍有三穗堂、點春堂、萃秀堂、魚樂榭、萬花樓、玉華堂、得月樓等景點。大假山高約12米,重巒疊嶂,具澗壑幽谷之勝,以浙江武康產黃石堆成(圖1)。點春堂在園東北部,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時曾以此為指揮所。從魚樂榭至萬花樓一帶,有遊廊、溪流、山石,且多庭院小景。園東部玉華堂前隔水有玉玲瓏石,具漏、透、瘦、皺之美,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

  園東南角另有內園,內有聳翠亭、觀濤樓、曲廊和九龍池諸景,古樸典雅,具有江南園林特色。園門南的荷花池、九曲橋、湖心亭等(圖2),原為豫園中勝景,今已在園外。1959年成立豫園管理處,負責保護及開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