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於都斤山(《周書·突厥傳》)、於都斤山(《隋書·西突厥傳》)、鬰督軍山都斤山(《新唐書·突厥傳》)、烏德鞬山(《新唐書·回鶻傳》)等,皆系突厥語“ütükün”的對音。唐開元二十年(732)突厥汗國毗伽可汗為紀念其亡弟闕特勤的功勳而建立的闕特勤碑,地點在鄂爾渾河支流考克森鄂爾渾河谷的和碩柴達木湖畔。1889年為俄國人N.M.雅德林采夫所發現。一說鬰督軍山在今克魯倫河發源處巴彥烏拉山(薛宗正《突厥史》)。公元6世紀中,突厥它缽可汗時徙牙帳於此。《新唐書·突厥傳》:“可汗建廷都斤山。牙門樹金狼頭纛,坐常東向。”以後薛延佗、回紇等族皆以此為根據地。唐貞觀二十年(646)李世勣討薛延佗,軍至烏德鞬山,其酋長梯真達官率眾來降。《新唐書·回鶻傳》:“南居突厥故地,徙牙烏德鞬山、昆河之間。”因該地水草豐滿,宜於畜牧,故漠北民族皆於此建牙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