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科芋屬一種。又稱芋艿芋頭。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溫帶作一年生作物栽培。以球莖供食用。起源於印度和馬來西亞、中國南部等亞洲熱帶地區。現在世界上的栽培面積以中國最大,主要分佈於珠江流域及臺灣省,其次是長江及淮河流域,華北很少栽培。根為白色肉質纖維根,根毛少,吸收力較弱。莖為地下球莖,圓形、橢圓形或圓筒形。節上腋芽可發育成新的球莖,因此可從母芋上長出子芋,再長出孫芋曾孫芋等。有的品種也可發育成匍匐莖,在其頂端膨大成球莖。葉互生,葉片大,長25~90厘米,寬20~60厘米,多為盾狀長心臟形,葉柄長40~180厘米。

  中國栽培的芋有兩個變種,類型及品種極為豐富。芋葉柄用變種(C. esculenta var. petiolatus)葉柄細嫩可供食用,球莖不發達或品質低劣不可食,如四川武隆葉菜芋。芋球莖用變種(C. esculenta var. cormosus)以肥大的球莖供食用。依母芋和子芋的發達程度以及子芋的著生習性分為三個類型:①魁芋。食用部分以母芋為主,質地為粉質,香味濃。②多子芋。質地一般為黏質(又可分水芋及旱芋兩個副型)。③多頭芋。質地介於粉質與黏質之間,一般為旱芋。

  芋喜高溫多濕環境,球莖發育以27~30℃為宜,不耐強烈日照及幹旱。水芋多栽於水田、低窪地或水溝,旱芋多栽於土層深厚、濕潤的土壤。播種時選母芋中部著生的飽滿子芋作種,多頭芋則切成小塊。旱芋可直播,水芋必須育苗。主要病害有腐敗病及疫病,害蟲有斜紋夜蛾等。

芋形態

  芋球莖含淀粉10%~25%,蛋白質2%~3%。可作蔬菜,也可代糧,或曬成芋幹食用。還可提取淀粉,作芋泥罐頭。芋花柄和葉用芋的葉柄也可作蔬菜或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