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作品。事見《情史》《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描寫王金龍進京趕考,熱戀妓女蘇三(玉堂春),金盡被逐,乞討為生。蘇三關王廟贈金,勸其回鄉攻讀。蘇三被賣與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夥同姦夫害死瞭沈燕林,反誣蘇三,釀成冤獄。王金龍高中後巡按山西,與佈政、按察二司會審,案情大白。明清時曾多次編為傳奇。清傳奇《玉堂春》曾演出於昆曲舞臺,劇本已佚。《破鏡圓》有傅惜華藏抄本。清人《眾香國》《漢口叢談》等書中,記有徽班、漢調藝人嘉慶、道光時在北京、漢口演出此劇的情況,可見當時在花部的演出已很普遍。《玉堂春》是京劇舞臺的保留劇目,全劇包括《嫖院》、《廟會》、《起解》、《會審》、《探監》、《團圓》等折。作為折子戲,《蘇三起解》(又名《女起解》)和《三堂會審》常見於舞臺。前者描寫蘇三從洪洞縣監獄到太原府的起解途中,向解差崇公道訴說自己的悲慘遭遇,唱腔娓娓動聽。醜腳飾演的崇公道深諳人情世故,卻不乏對弱者的憐憫與同情。《會審》一折由於在編劇和唱腔上不斷有所創新,已可獨立成篇,蘊涵豐富的戲劇性:高踞堂上的欽差和跪在階下的女囚原是久別重逢的情人,兩旁陪審的官員老辣狡黠,旁敲側擊,引而不發。全劇以唱為主,卻毫無呆滯之感,蘇三的演唱幾乎囊括瞭旦腳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清宣統年間,京劇愛好者林季鴻對青衣腔調極有揣摩,曾為此劇編制新腔,經梅雨田轉教梅蘭芳,演出後大受贊賞。其後,在王瑤卿指導下,“四大名旦”依據各自不同的稟賦演唱各具特色,自成流派。雖然劇場流行的多為上述兩折,但適應觀眾需要,也有全本的演出。在其他皮黃、梆子等聲腔系統的地方劇種中,此劇也有演出。

京劇《玉堂春》劇照(荀慧生飾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