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羽絨作絮料的防寒服。是一種具有良好保暖性能的冬季服裝。

  中國周代已用鳥獸的毛羽製成羽衣,又稱毳衣。唐代有取鵝的毛絨做衣被絮料。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羽絨服形成工業化生產。20世紀70年代由於塗層織物的出現使羽絨服露絨缺點得到克服,羽絨服成為主要冬裝之一。

  羽絨服有輕、軟、暖的特點。按用途分為運動服和生活服。運動服有滑雪衫(以夾克衫款式為主)、登山服(以連帽短大衣為為主)等,色彩要求鮮艷奪目,易於被人發現。生活服有各類上衣、大衣、褲、背心以及起局部保暖作用的護腰、護膝、帽、襪和手套等。

  羽絨服的材料主要是羽絨和塗層織物。①羽絨。多用鴨和鵝的毛,經選洗分離出小羽片和絨子(又稱絨朵)用作羽絨服的絮料。羽絨服的質量與充絨量和含絨率有關。充絨量指一件羽絨服絮進的羽絨重量,用克表示,一般為250克左右,充絨量少,保暖性差;含絨率指羽絨中絨子的含量,用百分比表示,一般含絨率為50%~80%,含絨率高,則質量好。因絨子能使人體熱量不易散失,且手感柔軟,但當受壓和遇濕後不易及時鼓起,而小羽片此時則能使衣服蓬松鼓起以保持衣內有較多的空氣,有助保暖,但小羽片多瞭,熱量易流散,且有毛梗感。所以絨子和小羽片必須兼收並蓄,比例得當。②塗層織物。選用經緯紗高密的絲綢、棉佈、棉滌等織物,經軋壓、塗層處理制得。有的在塗層漿料內加入氟磷樹脂或有機矽類防水劑,使織物具有防露絨、防滲水的性能。20世紀80年代發展瞭不經塗層的特制超高密織物。用於羽絨服的織物分硬性、軟性兩類。滌府、滌卡、棉佈屬硬性類,穿著平整;真絲塔府綢、尼絲紡屬軟性類,穿著柔軟舒適。

  羽絨服的縫制工藝有其特殊性。制作時先將衣片大部分縫制好,僅留充絨口往裡充絨。為防止羽絨墜落、堆積,絮入羽絨後應加以固定。為防止絨絲從針眼中鉆出,制作時需用細型的11號機針。無塗層的一般織物,須內襯化纖紙。

  羽絨服的洗滌方法有兩種:①局部去污。用汽油、三氯乙烯或去污劑去污。②整件洗滌。將羽絨服在冷水中浸泡10分鐘,取出後在洗滌液中拎涮,然後用清水漂洗。羽絨服不宜久泡,忌暴曬和開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