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時引入的一個常數。因為相應的項隻能在宇宙學尺度上才有可觀測效應,所以被稱為宇宙學常數,通常以希臘字母Λ表示。

  廣義相對論建立之初進行的一些實驗檢驗,如星光掠過太陽附近時的偏折,水星近日點的前移等隻涉及太陽系範圍,都沒有測出Λ項的影響,故愛因斯坦從美學觀點考慮,索性將它取為零。但他在建立宇宙模型時發現,Λ為零的宇宙不可能保持靜態,這與自古以來形成成的固有觀念不符。若Λ大於零,效果相對於引入一個斥力場,有斥力與引力平衡,宇宙才能保持靜止。這樣他決定在場方程中保留Λ項,並由此建立瞭一個靜態宇宙模型。但這樣的靜態解是不穩定的。任何小擾動都會使宇宙進入膨脹或收縮的狀態。1923年,天文學傢發現許多星雲的光譜線有紅移。若解釋為多普勒效應,就意味著宇宙在膨脹。同年,A.S.愛丁頓指出,Λ等於零的膨脹宇宙能解釋這一現象。在觀測事實面前,愛因斯坦表示,既然不存在靜態宇宙,那就把宇宙常數去掉吧。

  宇宙膨脹的發現並沒有從根本上排除Λ不等於零的可能性。Λ小於零等效於增加物質引力,使宇宙膨脹減速更快,從而縮短宇宙年齡。而Λ大於零等效於減少物質引力,使宇宙膨脹減速趨緩甚至變為加速,從而增加宇宙年齡。在這個意義上,Λ究竟取什麼值應由宇宙學的觀測來決定。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紅移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的觀測研究證據表明Λ很可能大於零。與它相關的項對於宇宙總質量密度的貢獻達到約73%,而包括暗物質在內的所有物質的貢獻隻有約27%。正是這種斥力的存在使今天的宇宙不是在減速而是在加速膨脹,膨脹速率約為71千米/(秒·百萬秒差距),由此推算的宇宙年齡約137億年。

  Λ/8πG具有能量密度的量綱,在引力場方程中的地位與真空能密度不可區分。換句話說,通過實測隻能確定等效真空能密度ρ等效ρ真空Λ/8πG,而原則上不可能分別確定ρ真空Λ。由於這種等效真空能的物理本質尚不清楚,被稱為暗能量。天文觀測給出的ρ等效與臨界密度ρc同量級,而根據量子場論計算出的真空能ρ真空至少比臨界密度大幾十個量級。如果真空確有這樣高的能量密度,它的引力(實為斥力)效應將壓倒自然界一切其他相互作用,但這與事實完全沖突。除非引入一個反號的宇宙常數項,並通過數十位有效數字的精調與真空能恰好相消後達到與臨界密度同量級的結果,而這種精調是極不自然的。有人希望可能存在一種未知的物理原理來保證使真空能為零,但尋找它的努力至今仍然未獲成功。這是物理學在21世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