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演員。原籍天津,生於北京。1942年參加北平青年組織的業餘戲劇活動。1945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不久失學。後加入進步話劇團體祖國劇團,參與《蛻變》等劇的演出。1947年進入由焦菊隱創辦的北平藝術館,並在《上海屋簷下》等劇中扮演角色。1949年加入華北人民文工團(1952年改建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20世紀80年代起歷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院長,中國戲劇傢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戲劇傢協會主席等職。因塑造《龍鬚溝》(11951)中程瘋子的形象而奠定優秀話劇演員的地位。此後,相繼塑造瞭《關漢卿》中的王和卿關漢卿,《雷雨》中的周萍,《名優之死》中的左寶奎,《以革命的名義》中的F.E.捷爾任斯基以及《駱駝祥子》中的洋車夫老馬等舞臺形象,均獲得很大成功。尤其是1958年在《茶館》一劇中創造的王利發形象,標志著他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70年代末開始,他又在《丹心譜》、《請君入甕》、《洋麻將》中接連創造瞭新的角色。他還參加電影《龍須溝》、《茶館》等片的拍攝。在影片《青春之歌》中扮演的餘永澤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曾與曹禺(執筆)、梅阡合作編寫瞭歷史劇《膽劍篇》。他的表演藝術紮根於中國話劇現實主義傳統之中,強調演戲要從生活出發,演員要深刻認識社會與歷史,廣泛積累對生活的感受,力求通過表演的二度創造把豐富復雜的生活細致而凝練地表現出來。他認為演員應發揮主觀創造精神,使表演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茶館》中扮演的王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