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劇作傢、評論傢。山東濰縣(今濰坊)人。畢業於煙臺英語專科學校。1938年春到延安,先後在《新中華報》、魯迅藝術學院實驗劇團、延安中學工作。1946年到山東大學任教。1947年進東北電影製片廠任編劇,開始電影文學創作活動。解放戰爭期間,創作瞭電影劇本《橋》。1949年完成電影文學劇本《趙一曼》《橋》和《趙一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兩部重要影片。1953年到鞍山鋼鐵廠建築工程公司任黨委副書記。220世紀50年代,他創作的電影劇本被搬上銀幕的有《高歌猛進》《無窮的潛力》《工地一青年》《爐火正紅》等。他還寫瞭一些散文、報告文學、小說以及電影理論文章《本末》、《探索》、《心聲》等,並出版電影劇本選《爐火集》、長篇小說《第一個回合》及電影理論文集《探索》等。1979年後曾任中國電影傢協會書記處書記、《電影藝術》雜志主編,90年代後任《電影藝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