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飼料添加劑等的農業生產模式。德國學者於1924年首次提出的,並成立瞭最早的有機農業組織。1948年日本學者提出瞭無肥栽培問題,並於1971年成立瞭有機農業研究會。1972年在瑞士成立瞭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到80年代已有30個國傢的80個團體加入該聯盟。1980年美國發佈“關於有機農業的報告和建議”,推進瞭有機農業的發展。90年代以來,歐洲的瘋瘋牛病、二噁英等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出現,有機農業在歐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歐盟國傢農業部長於2001年召開瞭“有機食品和有機農業夥伴行動會議”,制定瞭發展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歐洲行動計劃。

  與常規農業相比,有機農業是保護生態環境、進行資源有效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可保持和促進農田與周圍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使農民減少購買化肥、化學農藥的成本,所生產的農產品不受污染,食用安全,受到消費者歡迎。

  有機農業的主要生產技術措施是:實施耕地輪作制,以保持土壤肥力;施用作物秸稈、牲畜糞便、綠肥等經過處理的有機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又比較衛生安全;不用化學合成農藥,而用生物、物理等綜合技術防治病蟲害,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在開始有機農業生產之前,農田必須停止使用化學農藥2~3年,以確保土壤中不殘留過多的農藥;飼料中不添加化學合成的添加劑等。

  歐美一些國傢為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對其采取補貼政策和免稅措施,如歐盟國傢對有機農業生產的有機食品給予補貼支持;美國2002年5月通過一項法案,向有機農業及其產品提供財政支持,訂單銷售100%有機產品者可以免稅,並支持有機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中國的有機農業尚處於起步階段,規模很小,但已出現較快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