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記述15世紀中外交通的史籍。馬歡著,郭崇禮協助編撰。馬歡字宗道,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永樂十一年(1413)、十九年和宣德六年(1431),先後參加瞭鄭和下西洋第四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出訪活動,以親身經歷各國的見聞撰成該書。書中記載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爪哇、舊港(今印尼的巴領旁)、暹羅(今泰國)、滿剌加(今馬來西亞的麻六甲)、啞魯(今蘇門答臘的日裏河流域)、蘇門答剌、、那孤兒(在今蘇門答臘島北部)、黎代(在今蘇門答臘島北部)、南浡裡(在今蘇門答臘島北部)、錫蘭山(今斯裡蘭卡)、小葛蘭(在今印度科欽南)、柯枝(今印度科欽)、古裡(今印度科澤科德)、溜山(今馬爾代夫)、祖法兒(今阿曼西部沿岸的佐法爾省)、阿丹(今亞丁)、榜葛剌(今孟加拉國及印度孟加拉邦地區)、忽魯謨斯(今伊朗阿巴斯附近)、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20個國傢的情況。每一個國傢都單獨成篇,以簡潔的文字對其位置、沿革、重要都會港口、山川地理形勢,社會制度和政教刑法,人民生活狀況、社會風俗和宗教信仰,以及生產狀況、商業貿易和氣候、物產、動植物等,作瞭翔實而生動的敘述,為研究15世紀初這些國傢的基本狀況提供瞭極為珍貴的資料,是研究鄭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瀛涯勝覽》書影

  有《紀錄匯編》本、《國朝典故》本、《勝朝遺事》本和《三寶征彝集》本。1935年馮承鈞據前三種版本作《瀛涯勝覽校註》,商務印書館列入“史地小叢書”內出版,1955年中華書局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