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儀器,元代天文學傢郭守敬創制。它的形狀好像一口平放的鍋,直徑一丈二尺(元代天文尺)。鍋口上邊刻著時辰和方位,相當於地平圈,上面還有水槽,用以校正水準。在鍋口的南部放置東西向和南北向的桿子各一根。南北向桿子延伸到半球的中心,頂端裝置一小方板,稱為璿璣板。板可以南北向和東西向轉動。板的中央開一小孔,小孔的位置正好在半球的中心。在仰儀的內半球面上刻著赤道座標網。不過,這個座標網與天球的座標網,東西相反,以南極替代北極。轉動璿璇璣板,使它正對太陽。太陽光通過小孔在球面上成像,從坐標網上立刻可以讀出太陽去極度數和時角,由此可知當地的真太陽時和季節。仰儀基本是一種球面日晷。不過,仰儀的功能比球面日晷廣泛,它能測定日食發生的時刻,還可以估計日食的方位角、食分多少和日食發生情況的全過程。它甚至還能觀測月球的位置和月食情況。這架儀器利用針孔成像的原理,避免人眼對強烈的太陽光作直接觀測。仰儀流傳到朝鮮和日本後,取消瞭璇璣板,改成尖頂的晷針,從而成為純粹的日晷,被稱為仰釜日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