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原首都。全國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東部,仰光河與勃生堂河的匯合處。離安達曼海的莫塔馬灣僅34千米。面積578平方千米。人口約408.2萬(2005)。地處三角洲沖積平原東部,地勢低平,海拔不超過5.5米。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26.2℃,1月16~18℃,4月35~38℃;平均年降水量2 500毫米,5~10月為雨季。水熱資源充足。

  原為漁村,古稱大光。1756年緬王雍籍牙在此擊敗孟族軍隊,為瞭慶祝勝利,遂命名仰光(緬語意為“敵人已被消滅幹凈”),並沿仰光河勃生堂溪擴建城區,辟為商埠。1826年英國殖民者占領德林達依沿海一帶,辟毛淡棉為商埠,大大削弱瞭仰光的商港地位。1852年英國殖民者侵占下緬甸後,又以仰光為殖民地首府,1885年成為英屬緬甸首府。商業發展,工業和手工業也隨之興起,城市向四周發展,人口迅速增加,逐漸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港口。1948年緬甸獨立後定為首都。2005年11月6日,緬甸首都遷往內比都。

圖1 仰光街景,圖中為仰光大金塔

圖2 朝拜的信徒們

  緬甸最大的工業中心,集中全國1/3左右的工人。國傢獨立後,工業發展迅速,主要沿仰光河、勃生堂溪和端迪運河一帶興建。主要工業有碾米、紡織、木材加工、橡膠、煉油、造紙、電力、鋼鐵、造船及汽車等。

  全國最大港口和交通樞紐。市區南部仰光河北岸為港口區,港闊水深,有13個碼頭,可停泊2萬~3萬噸遠洋輪船。幾乎全部進口貨物和絕大部分出口物資均由仰光港轉運。輸出大米、棉花、木材和石油,輸入石油制品、化工產品、車輛、機械、金屬制品和其他消費品。有水路、鐵路、公路與全國主要城市連接。以仰光為起點的鐵路北到密支那,南抵耶城,西北達卑謬。北郊的明加拉頓機場是重要的國際機場,通航世界各國主要都市。

  緬甸最大的佛教和文化中心。市中心的仰光大金塔,是全國最大的佛塔,也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建築。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塔高112米,塔的基座周長427米。周圍有許多懸鈴,塔頂裝金傘和金球。金塔周圍有68座木、石結構的佛塔,造型美觀,塔內有寬敞的殿堂供奉許多佛像。群塔旁邊的皇傢湖與佛塔交相輝映,為東南亞地區佛教徒的朝拜聖地和主要旅遊區。

  城市呈矩形,仰光大金塔附近為舊城,也是文化及園林區。其北面則為高級住宅區,城區已擴大到北面的永盛和明加拉頓地區。工業區沿仰光河附近的甘馬育延伸到北面的永盛。東部的丁千遵也是工業區。在仰光河和勃生堂溪交匯處則是主要的商業區和部分政府機關所在地。設有仰光大學、自然科學大學、文科和理科大學、師范學院等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