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紀事碑刻。由兩石組成,一石刻《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為玄奘所譯佛經而作,立於高宗永徽四年(653)十月;另一石刻《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唐高宗李治為太子時對太宗作序一事所撰之頌文,立於永徽四年十二月。兩石分嵌於西安慈恩寺內大雁塔底層塔門左右牆壁,故稱《雁塔聖教序》。序文楷書21行,每行42字,行文由右向左;記文楷書20行,每行40字,行文由左向右。序、記皆由褚遂良書丹,萬文韶刻石。褚遂遂良書《雁塔聖教序》時年58歲,為其晚年精心之作。此碑書法點畫起伏飄逸,用筆方圓兼備,骨力內含,體勢舒展綽約,加上鐫刻精細,毫發畢現,既是褚遂良楷書的得意之筆,也是唐碑中書、刻俱佳的精品。歷來被公認為是褚碑之冠,與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並稱為初唐的三大名碑。存世最早拓本為明拓。

《雁塔聖教序》拓片(局部)